ads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慰安婦招募》紀錄藝術展覽


名稱:《慰安婦招募》紀錄藝術展覽

日期:
2012年1月18日 ~ 2012年5月31(11:00am - 7:00pm)
(逢星期一休息)
地址:牛棚藝術村(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   
價格:免費
官方http://www.oneaspace.org.hk/tc/index.php




簡介: 
慰安婦招募揭示了20萬年輕婦女在二戰期間於亞洲有系統地被剝削成為性奴隸的記憶,藉此提高人們對婦女在戰爭期間面對的性暴力的認知。
藝術家李昌珍自2007年以來,在亞洲(包括韓國、中國、台灣、日本、印尼和澳洲)實地探訪慰安婦倖存者和前二戰日本軍人,進行研究創作,顯生出這次展覽中的作品,包括模擬廣告的印刷品和多頻道錄像裝置。
日本當年有組織地招集婦女服務皇軍,工業規模之大是近代歷史上沒有見過的,當中有些婦女今天仍然存活。李氏希望透過這個研創項目,促進人們對這些婦女的認識,並揭示一頁已幾乎被人遺忘和拒絕的歷史。


慰安婦招募 這展題是引自二戰時在亞洲不同報紙上的廣告原文。廣告招募失敗後,來自韓國、中國、台灣、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荷蘭的年輕婦女相繼被綁架或欺騙,被迫成為性奴隸。她們大部份是青少年人,有的只有12歲,每天在軍用強姦營 (稱為「慰安所」) 被多達50名士兵強姦。據估計,最後只有百份之三十的人能捱至戰事結束仍然存活。

我們一般只聽到戰爭中士兵的痛苦,但對被綁架、強姦或殺害的婦女的困境卻幾乎一無所知。社會中最貧困和最被邊緣化的人,往往就是承受最大痛苦的一群。縱觀歷史,這些婦女往往是無形的,被遺忘的,申訴無門的。「慰安婦制度」,被認為是20世紀最大的人口販運案。正如確認和認識納粹大屠殺的事有助確保它不會再次發生,我們承認這段「慰安婦」歷史,也有助防止另一代婦女被奴役的事在任何地方再次發生。
21世紀,人口販運已超越販毒成為繼買賣軍火之後的世界第二大業務。「慰安婦」問題說明了婦女遭受性別、種族、政治和階級壓迫逼害的情況,她們仍然被視作為用完即棄的商品。慰安婦招募》這個項目旨在提倡賦與這些婦女及至所有婦女權能,並尋求建立一條路引,帶我們走向一個不再容忍壓迫的將來。

藝行家簡介
李昌珍,韓裔美籍藝術家,現居於紐約。她的多元文化背景和經驗引發她對當代多種不同文化和社會 / 政治問題作出研究。
李氏曾參與多項展覽,包括:韓國仁川女性藝術家雙年展、台北剝皮寮當代展覽、紐約皇后區藝術博物館、紐約環球金融中心冬季花園、曼哈頓下城文化協會、明尼蘇達州弗蘭肯雕塑公園、紐約亞美藝術中心、紐約美華藝術協會、華盛頓Vanbrunt畫廊、紐約市Heskin當代藝術畫廊、紐約Peekskill項目、紐約布朗克斯河藝術中及俄亥俄州空間畫廊之展覽。


李氏曾獲項獎項,包括:紐約州藝術委員會資助金、紐約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曼哈頓下城藝術協會資助金、明尼蘇達州弗蘭肯雕塑公園杰羅姆獎學金、亞裔婦女捐助圈獎、NYFA財政贊助計劃獎、紐約環球金融中心贊助金、基金會資助、曼哈頓下城文化協會、紐約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曼哈頓下城藝術協會專業發展計劃工作坊及曼哈頓下城藝術協會- 曼哈頓社區藝術基金。


個人感想:
今次看了個關於慰安婦的展覽,展覽的內容大致是訪問二次大戰時生存至今的前日本軍人及當年被逼成為忍安婦的幸存者。是次展覽以影像、聲音為主,例如其中數段由親身經歷二戰的前軍人及慰安婦親身獨白配以投射螢幕投影出英語翻譯。(因為受訪者來自不同國家,但因為出字的速度要配上說話速度,個人感覺有點快,還好詞語、內容等都比較簡單易明)


現場花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